近期儿科门诊呼吸道感染疾病来势汹汹,面对一些呼吸道疾病的交织叠加及病原菌混合多重感染、有些疾病缺乏针对病原体的特效药物,有些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继发感染,在这样情况下给临床带来很大困扰,
从中医角度看,呼吸道感染属于“时行感冒”、“咳嗽”、“肺炎喘嗽”等范畴,各种病毒邪气从口鼻或皮肤侵袭人体,导致宣发肃降功能失常,发为感冒,咳嗽、肺炎喘嗽等病症。
无论哪一种或者哪几种病原体感染,中医治疗主要是宏观调控,都是本着整体调节、辨证施治的原则,采取祛邪扶正,宣降肺气,化痰止咳,清解内热等方法,达到标本兼治,邪去正安的效果。
临床上虽然同是一种病,但根据寒热虚实表现不同,治疗也不尽相同,比如以咳嗽为主症的孩子:
一.表现为咽痒、频频做咳,鼻塞清涕,痰白而稀,发热怕冷,无汗,咽不红,舌质不红,舌苔薄白。
发病机理是因风寒東表,肺气不宣所致的风寒闭肺证
用药宜采用辛温解表宣肺化痰的方法,可选三拗汤,华盖散类加减,使邪从表解,无化热倾向者不宜过早用寒凉药物,以免邪遏冰伏,引邪内陷。
二,如患儿为咳嗽气急,痰黏稠或黄,鼻塞粘黄涕,发热稍怕冷,咽痛,咽红,舌红,苔薄白或黄。
这是因风热邪气東表,肺气郁闭的风热闭肺证
这时就要用辛凉宣肺,清热化痰的方法如麻杳甘石汤类中药加减没有寒像不宜过用温散类药,以免助热伤津。
三.临床辩证还有痰热闭肺证、热毒闭肺证,这种情况都比较严重,要及时规范治疗,以免殆误病情。
四.病情缓解后注意发病过程中的邪正消长情况,针对正气的不足配合补肺、养阴、益气等扶正治疗,恢复孩子体质状态,使“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才能缩短病程,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